从课堂到企业:数字经贸学院教师韩国数字化探索,为合格评估开拓新视野
近日,为积极迎接学校合格评估,全方位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数字经贸学院院长助理赵慧琴副教授、国际商学系副主任刘宁宁老师、张丹老师远赴韩国,参加了在韩国建国大学举办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教育战略论坛。在此次意义非凡的交流活动中,我院教师代表深入研讨、实地观摩,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启发,此次学习交流不仅拓宽了教师们的国际视野,更为学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为推动学院国际化教育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交流会
4月10日,会议围绕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展开。来自韩国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日本、英国以及中国民办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各自学校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与成果。韩国建国大学作为东道主,国际商学院的院长朴商道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在人才培养方案前期调研、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做法。

朴教授表示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商务操作技能,课程体系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等多个领域。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前期调研工作,坚持以数据为支撑,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内外部环境分析
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行业分析以及对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一手和二手数据,涵盖行业需求、职业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

与人才培养调研相关的文本挖掘分析
这些数据不仅来自企业、行业协会等外部机构,还结合了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特点,真正做到了内部与外部环境分析相结合,为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调研后的人才需求
其他各国高校也纷纷展示了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日本高校代表权教授以明治大学为例介绍了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日本大学普遍重视个性化与自主学习,明治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学校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灵活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例如,国际日本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修课程,涵盖日本文化、国际交流、语言学习等多个领域。此外,学校还实施“进路别アドバイス”制度(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即学术顾问制度,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咨询,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建议。

英国高校金教授介绍了英国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点,指出英国本科教育学制较短,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常规本科专业通常为3年制,苏格兰为4年制。部分特殊专业如医学、兽医等,本科学制可长达5年。此外,部分大学提供“三明治课程”,即在3年本科学习中包含1年的工作实习,通常安排在第3年注重案例教学与学术研究,英国本科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体系,将整个课程分为若干独立模块,每个模块涵盖特定主题或技能。学生需修读一定数量的模块并通过相应考试或评估以获得学位。英国大学强调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课堂教学时间相对较少,学生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自学和研究。教学形式多样,包括讲座、研讨会、实验课和个别辅导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英国大学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学生和学者,营造了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开阔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此外,英国大学与全球众多知名学府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有机会参与国际交流项目、联合培养项目和跨国实习中。

张丹老师从国际商务专业出发,重点介绍了目前中国国际商务专业的国标要求,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商务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数字化商务操作能力以及国际市场分析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方面,她提出增加跨境电商管理与运营、国际商务沟通与谈判等课程的实践环节,通过模拟商务谈判、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等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还强调了对国际商务规则与惯例的深入学习,以及对国际商务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商务环境。

刘宁宁老师介绍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指出当前国际贸易行业对人才的外语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她建议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如Python数据分析实战、大数据导论等课程,以提升学生对国际贸易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同时,强化专业英语教学,通过外贸英语函电、商务实用英语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此外,还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专业认知实习、外贸实训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

赵慧琴副教授从数字经济专业角度出发,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她指出,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信息技术基础,能够熟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经济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方面,她提出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包括数字经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人工智能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数字经济综合实训、大数据应用基础等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数字经济领域的实际操作技能。此外,还强调了对数字经济政策法规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此次交流会为我院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各国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PBL教学模式与人工智能应用观摩

走访课堂,感受韩国建国大学上课模式
4月11日,我院教师参观了韩国建国大学的上课课堂,亲身感受了PBL(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魅力以及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在课堂上,学生们围绕一个具体的国际商务项目展开小组讨论与合作,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建国大学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PBL教学中,通过数字人互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数字人不仅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对话,解答他们的问题,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反馈。这种“AI+PBL”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也为学生未来在数字化时代的国际商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院教师对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表示高度赞赏,并认为可以将其引入到我院的教学实践中,以提升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质量。

本科学生依托大数据分析提交的作业
现代汽车企业参观与学习

4月12日,参会教师们前往韩国代表性企业——现代汽车进行参观学习。在现代汽车的机器人制造工厂,大家目睹了先进的机器人生产线,了解了机器人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如焊接、装配、喷涂等环节。这些机器人不仅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还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主学习和优化操作。现代汽车的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现代汽车正在加大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探索与科技企业的合作,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安全气囊通过高精度传感器网络、实时决策ECU、快速化学反应充气和多级缓冲设计,在毫秒级时间内实现生命保护。其与安全带、车身结构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碰撞中头部、胸部的重伤风险,体现了机械、电子与化学工程的高度集成。

此外,现代汽车还注重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推动绿色制造。通过参观现代汽车,我院教师不仅对韩国的汽车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深刻认识到企业对国际化商务人才的需求特点,如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国际商务规则、掌握前沿技术等,这将为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和课程设置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此次赴韩国建国大学参加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会议,我院教师收获满满。通过与各国高校的交流学习,以及对先进教学模式和企业的实地考察,我院教师对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未来,我院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韩国建国大学以及其他高校和企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商务人才,为学校迎接合格评估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