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引擎”驱动课程重塑:数字经贸学院教师赴外参与深度实践工作坊
2025年4月11日至12日,数字经贸学院教师韩凤彩、孙坤赴洛阳参加由北京学汇百川教育科技研究院主办的“‘AI引擎’驱动课程重塑:深度实践探索工作坊”。本次培训旨在响应生成式AI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深刻影响,聚焦人工智能如何破解“规模化”与“个性化”教学之间的矛盾,探索AI赋能教育创新的实践路径。活动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江教授担任主讲专家,陈教授作为北大教学卓越奖获得者,结合其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技术洞察,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享、实时互动等形式,系统展示了AI技术在教学全链条中的应用潜力。培训以“工具实操+理念革新”为核心,致力于帮助教师从技术应用迈向教学设计的深度融合,为教育智能化转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次工作坊围绕AI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多元化应用展开,内容涵盖课件设计、多媒体素材生成、课堂互动优化及智能体开发三大模块。
模块一:AI驱动的课件与教学资源开发
通过大语言模型(LLM)与专用工具链的结合,参训教师学习了从课程大纲生成、主题式PPT一键制作到旧课件AI化升级的全流程。重点演示了如何利用AI高效生成思维导图、统计图表及知识图谱,并通过“降低AI味儿”的设计技巧,提升课件的专业性与自然度。
模块二:多媒体素材的智能化创作
培训深入探讨了文生图、矢量图、故事板等图像生成技术,并结合TTS语音合成、AI音乐创作及数字人视频制作,展示了多媒体素材的快速生成与教学融合策略。例如,借助“图文成片”工具,教师可在十分钟内完成微课视频制作;通过语音克隆技术,可实现个性化语音包定制,增强教学亲和力。
模块三:课堂互动与智能体开发
在互动环节,陈江教授分享了基于LLM的课堂主观题设计、分组讨论引导及AI辅助作业批改的实操案例。此外,参训者初步掌握了AI智能体的构建方法,包括基于提示词的初级助教、结合知识库的中级RAG系统,以及本地化部署大模型的调优技巧。通过Python与VBA的零基础编程实践,教师可自主开发简易AI工具,实现教学流程的自动化与个性化。

参训教师表示本次洛阳之行,既是技术赋能的起点,亦是教育创新的号角。他们带着AI工具与革新理念回归教学一线,有望在各自的课堂中播下智能化的种子。正如陈江教授所言:“AI不是答案,而是提问者——它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并在人机共生的探索中,走向更包容、更智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