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贸学院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暨教学评估工作部署会
为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9月12日下午,数字经贸学院组织召开202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教学评估工作部署会。学院领导、各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及多位校内外专家、教学秘书、行政秘书共同参会,会议由院长李广明主持。会议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华商文化融入课程体系、教学档案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与部署。

会上,李广明院长详细介绍了当前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展。他指出,2025年人才培养方案涵盖普通专升本、三二分段衔接、产教融合创新班、创业实验班等多种类型,特别是国际商务专业还需特别制定针对留学生的培养方案,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国际化教育需求。此次修订应重点突出“数字化应用型”“产教融合”“国际化视野”“创新创业”四大核心方向,旨在通过课程体系重构与教学实践融合,全面支撑学院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华商院2024〔159〕号《广州华商学院关于培育“华商文化”特色项目的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学院将进一步推进华商文化融入课程体系,打造具有华商特色的课程内容。目前,林学军教授已开设《华商与全球化》全校公选课,反响热烈。未来,学院将持续推动跨文化管理、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中融入华商精神,鼓励各专业在现有课程中植入华商文化元素,逐步形成具有经贸特色的课程品牌,实现华商文化与教学育人的深度结合。
在教学评估准备方面,李伟副院长对教学档案建设、试卷与毕业论文归档、实践教学材料整理等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他强调,学院将严格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全面加强教师教学档案的建设工作,重点核查教师业务档案、试卷、毕业论文及实习实践材料的完整性,特别关注签名规范等细节问题。他指出,当前评估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系必须高度重视,确保教师教学任务书、试卷、毕业论文等材料的完整性与规范性,以符合评估的各项要求。
张捷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是为了应对评估的需求,更是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机遇。学院应基于国家标准,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切实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目标。此外,他着重强调了资源投入与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倡导学院积极争取学校层面的支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彰显华商特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学院教学工作的重点与方向,为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修订及教学评估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数字经贸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聚共识、协同发力,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质量建设,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经贸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