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发展趋势暨国际商贸人才需求研讨会——天盛跨境供应链(广东)有限公司与国际商学系共探校企协同新路径
2025年7月22日上午,天盛跨境供应链(广东)有限公司与广州华商学院数字经贸学院国际商学系共同举办的主题为“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发展趋势暨国际商贸人才需求”研讨会在天盛广州总部召开。天盛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曾结红、广州分公司总经理陈李汉、商务部经理叶海珠、人力资源主管陈玥淳等企业高管,国际商学系唐清萍主任、周国辉老师、孙紫玉老师和胡文耀老师出席研讨会,双方围绕数字化供应链实践与国际商贸人才培养展开坦诚交流。
会上,天盛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曾总首先介绍了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一方面,传统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岗位需求趋于稳定;另一方面,掌握数据分析、熟悉海外仓运营、能够进行多平台数字营销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显著扩大。她建议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强化供应链数据分析、跨境电商平台规则、国际税收与关务实务三大模块,并通过真实项目让学生体验选品、备货、合规申报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决策。
天盛公司广州分公司总经理陈总随后用企业实际案例展示了天盛在数字化供应链方面的探索:通过引入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公司将订舱、报关、运输状态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提高运行效率;利用历史销售数据与港口拥堵公开数据,技术团队共同开发了专利技术。面向未来,他认为跨境供应链将朝着“数据实时共享、运输方式多元组合、合规要求动态更新”的方向演进,呼吁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同步强化数据素养与合规意识。
天盛公司商务部经理结合企业经历,梳理了国际供应链管理中最常见的风险,同时以特朗普加征关税为例从行业的角度分析了其利弊和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叶总还以天盛公司为例详细介绍了外贸类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她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更多实时案例,引导学生建立风险预判与应急处理的系统思维。
天盛跨境人力资源主管陈玥淳则分享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主要看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积极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的培养。
主题分享后,国际商学系教师就各自关注的话题与企业代表展开讨论。周国辉老师询问了行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同时咨询了关于跨境电商英语课程应如何更好地与产业衔接等问题。
胡文耀老师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提出“平台佣金上涨是否挤压中小卖家利润”的问题,企业代表表示,佣金变化确实影响定价策略,但长尾卖家可通过差异化选品、私域流量运营对冲成本,建议课堂中加入竞价机制与成本结构分析案例。
孙紫玉老师则就各国出口管制法规差异与合规流程优化与企业方交换意见,双方一致认为应在课程中持续更新法律条文解读,并借助模拟仲裁或角色扮演提升学生实务能力。
经过交流,双方在以下方面达成初步共识:一是继续高质量推进教师暑期企业实践活动,确保教学内容与一线业务同步;二是共同深入探讨课程需求,将企业真实数据脱敏后用于课堂案例。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校企双方均表示,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具体的项目推动协同育人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与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