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的国贸人才培养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证会探讨AI赋能新路径
2025年3月13日,广州华商学院数字经贸学院国际商学系成功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学术界和行业界的精英,包括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知名学者,以及在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领域具有深厚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同时,会议也得到了广州华商学院数字经贸学院院领导及教师团队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
此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由国际商学系副主任刘宁宁老师主持。受邀与会的校外专家阵容鼎盛,包括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的范兆斌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韩永辉教授,以及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张贵先生。校内专家团队同样阵容强大,由数字经贸学院院长李广明教授、副院长李伟教授领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韩丽姝教授、国际商学系系主任唐清萍老师、副主任张丹老师,以及黄天玉教授、周玲老师、陈婷老师、孙紫玉老师等国际商学系专任教师共同参与。

首先,由国际商学系国贸教研室刘宁宁老师介绍2025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的基本逻辑开始,前期在数字经贸学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基于国家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行业产业发展及职业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地方人才需求、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学生发展及家长校友期望等内外调研结果制定了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对应的毕业要求。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国贸的课程体系,针对课程体系在后续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制订教学计划、设置教学内容,并通过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等不断调整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2025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数字化和AI赋能课程体系,以期能够培养出精外贸、懂电商、明产业、会 AI、擅应用的新型高素质外贸人才。

2025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在全面汇报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情况之后,与会专家们基于各自的专业视角,对2025年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首先,来自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的范兆斌教授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韩永辉教授,分别从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构建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富有洞见的见解和建议。接着,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箱包跨境专委会的张贵会长,立足于行业和企业实际,对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基于这些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提出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建议。
随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韩丽姝教授针对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数字经贸学院教学副院长李伟教授则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细节及课程设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
会议的最后,数字经贸学院院长李广明教授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对各位校内外专家所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就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等核心议题与在座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此次论证会的深入讨论,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贸易数字化融合作为新文科建设的关键发展方向,其核心宗旨在于借助人工智能(AI)技术的深度应用,促进国际贸易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该融合模式着重于将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先进AI技术整合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旨在培育学生在数字化贸易环境中具备竞争优势的能力。
在各位校内外专家的精心指导以及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25年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更加契合广州华商学院作为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和定位。本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的圆满举行,标志着数字经贸学院在培育具备精湛外贸技能、电商知识、产业洞察、AI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外贸人才道路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