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交流会议
为了更紧密地融合本专业的特色与本校的教育理念,数字经济专业于2025年1月14日召开会议,专题研讨2025版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方向与内容。参加本次会议的有院长李广明教授、院助及数字经济系主任赵慧琴老师、数字经济系副主任彭珍老师、杜宇霞副教授以及武志勇博士等,会议由赵慧琴老师主持。

会上,李广明院长针对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四点深刻见解。首先,他指出当前调研工作尚显不足,与兄弟高校的交流座谈较少,且调研的企业类型过于集中于贸易及电商领域,而与数字经济核心企业的接触相对较少。其次,他强调培养目标需明确且具体,以便为学生提供清晰的职业导向。再者,对于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他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当前罗列的经济学模块、技术类、资产评估及数据治理等课程虽全面,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权衡宽度与深度,力求在数字经济的独特领域,如平台经济方面,形成专业特色。最后,他倡导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如与蓝源资本(众陶联)等相关企业领导开展教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赵慧琴老师把她在广州市大湾区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参与的数产融合座谈会中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容进行了分享,并通过与广东省金银珠宝玉器业厂商会、广州市皮革鞋业商会、珠宝行业企业家等交流,了解了现代企业中的数字化转型需求。赵老师也提出了数字经济专业中可设置一些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课程。另外也与广东省鸿泰供应链有限公司的经理交流了对数字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时,也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很重要。彭珍老师认为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其次从本校学生的生源及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以及走访的企业及高校也集中于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实际出发,未来培养目标是否可以以粤港澳湾区发展的人才需求特征为核心点来展开。杜宇霞老师则对比了2023版与2025版培养目标,认为后者稍显笼统,她主张将数字经济拆分为数字技术与经济学两大板块,以便在培养过程中找准教学定位。武志勇博士则主要从政策方向上介绍了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几个方向,强调要突出专业特色方向(3选1或2: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与数据资产、数据分析),融入数字化运营相关的课程,注重课程之间的关联度,形成学习路线图。
会议尾声,李广明院长再次强调,数字经济的本质与经济学息息相关,因此在制定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目标时,可从两个维度进行考量:一是加强产业数据化和数字产业化相关课程建设,二是注重技术路线,如商务大数据分析等课程的开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